体育直播的灾难:现场直播中意外频出

來源:24直播网
现场直播中意外频出

随着科技的发展,体育直播已经成为亿万球迷的日常享受。在光鲜亮丽的背后,现场直播中也隐藏着许多意想不到的灾难。这些意外事件不仅给球迷带来遗憾,更给主办方和运动员带来巨大损失。

技术故障

技术故障是体育直播中最常见的灾难之一。直播过程中,任何环节的故障都可能导致直播中断或质量下降,影响球迷的观感体验。

例如,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期间,一场小组赛直播中,央视体育频道的转播信号突然中断,导致球迷无法实时观看比赛。事后调查发现,故障是由机房设备故障引起的。

天气原因

天气条件也是影响体育直播的一大因素。恶劣的天气,如暴雨、大风或雷电,都可能导致比赛中断或取消。对于户外体育项目,天气影响尤为明显。

2023年温网网球锦标赛上,一场男单四分之一决赛在暴雨中进行,导致比赛延迟了数小时。暴雨还导致球场湿滑,影响了球员的发挥。

意外事故

体育比赛中意外事故时有发生,这些事故可能给运动员带来严重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在现场直播中,这些事故会给球迷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恐惧。

2023年法网网球公开赛上,一名女球员在比赛中意外摔倒,头部撞到球拍,导致她当场失去意识。这一事故震惊了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的球迷。

社交媒体风波

在社交媒体时代,体育直播也难逃舆论的风波。一些球迷在观看直播时发表不当言论或做出过激行为,导致社交媒体平台上出现负面声音。

2022年世界杯决赛中,阿根廷队获胜后,一些球迷在社交媒体上发表种族主义言论,引发了广泛谴责。这一事件对体育界和球迷群体造成不良影响。

人力失误

除上述因素外,人力失误也是导致体育直播灾难的一大原因。摄影师、导播或评论员的失误,都可能影响直播质量或造成负面影响。

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导播在女子体操比赛中,错误地将镜头对准了观众而不是正在比赛的运动员,引发了观众的不满。

结论

体育直播为球迷带来了许多精彩时刻,但也存在着许多意想不到的灾难。这些灾难不仅影响球迷的观感体验,更给主办方和运动员带来巨大损失。随着科技和设备的进步,以及相关人员的专业化,我们可以期待体育直播的灾难越来越少,为球迷带来更优质的观赛体验。


题目:那里有电视剧《震撼世界的七日》的分集剧情

分集剧情介绍[编辑本段]第一集四川,风景秀美的天府之国。 2008年5月12日的下午,人们的生活如往常一般宁静、安逸……小老板庄西伟兴高采烈的从银行为女儿洁洁提出了上学所需的费用,为庆祝女儿考上了成都的学校,庄西伟决定去卖点下酒菜回家跟女儿好好吃一顿饭。 还饶有兴致的跟商贩讨价还价,商贩恭维他的女儿将来一定能上大学,庄西伟开心的也不再砍价了;民警刘大林为了鼓励儿子考好中考,破例为儿子刘自强买了一双名牌运动鞋。 同事小刘夸自强学习好,刘大林嘴上不说,心里美滋滋的;高中生李佳和马小路拼命的赶往教室,怕耽误了素以严厉著称的政治老师邓伯龙的课。 邓伯龙向同学们训话,敦促大家备战高考;广播电台的著名主持人苏媛则一如既往的主持她的《身边》节目,向广大听众介绍今天是一个特别的节日——国际护士节;地理老师则正在向学生们讲解司南与指南针的区别……然而当时间指向14点28分时,一瞬间天空变色,大地撕裂,四川在这一刻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强烈地震!学生们惊恐万状,老师们则努力镇定指挥着学生们逃生。 刘大林赶到学校,现场一片废墟,哭声、喊声、痛苦的叫声让他有点懵,他呼喊着儿子刘自强的名字在废墟上苦苦找寻。 学校洛主任和他一起组织自救,混乱中刘大林听到了儿子的回应,但身为派出所所长的刘大林要求先救容易救的人。 庄西伟惊魂未定的跑到自家门前,却只见到了一片断壁残垣,女儿被深埋在瓦砾之下,他无助而彷徨的哭喊着……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令举国震惊。 电视台迅速做出反应,派出记者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前线。 新闻主任高一强要求主持人立即向全国直播灾情进展。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全国上下全力以赴抗震救灾,保证人民生命安全的号召,数万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从大江南北的一座座军营、内地边疆的一处处练兵场火速集结。 空中,穿破云雨雷电;陆上,踏着颤抖的大地,向着灾区开进。 一场众志成城、轰轰烈烈的生死大救援就此展开……第二集刘大林在废墟上鼓励孩子们不要害怕,刘自强被爸爸的行为感染,虽然自己身处险境,但也不忘安慰身边因恐惧而哭泣的女同学;电台主播苏媛坚持留守工作岗位,因为她知道,此时一切通讯中断,只有无线电波能够传输信息,她有责任将灾区进展向人们播报。 她向电视台的好友徐宁咨询最新的情况;军队首长沈伯男向距离震中位置最近的武警某部下令务必尽快打通通往震中的道路。 A集团军C师师长王远征领命出击,与此同时四川某消防支队大队长肖震也已奉命率领特勤中队队长岳鹏等一干精英,驰援灾区前线。 省委副书记安维民带队成立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与沈伯男、陈剑峰等人一起听取灾情汇报,制定救援方案。 当洛主任和刘大林等人在学校废墟上组织自救时,王远征的妻子谭美华却在电视上看到了丈夫即将带队挺进汶川的消息。 C师大功团已经集结完毕,王远征表示不惜一切代价一定打穿生命通道。 第三集电视台记者徐宁到达前线指挥部,开始对救灾情况和救灾部署报道,却遭到了安维民的批评。 安维民告诉徐宁,不了解实际情况,就没有发言权。 作为新闻工作者,不要总是注意时效性,更重要的是新闻准确性。 徐宁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王远征率领先遣队冒着泥石流、暴雨、滚石塌方、道路阻断等危险,奋力前行。 但困难超乎想象,王远征命令家在汶川对地形了如指掌的新兵蒋小飞与团长彭铁军一起探路。 谭美华和王远征的母亲、女儿在电视上听到前方的连线采访,听到王远征的声音,不禁为他担心。 刘大林救出一个又一个学生,终于来到儿子刘自强的身边,正要施救却听见有人喊他过去,那边又发现了孩子。 刘大林犹豫了一下,还是咬牙离开,刘自强在他身后大声的呼喊着“爸爸,我爱你!”王远征的部队与指挥部暂时失去了联系,当沈伯男再次接通王远征时,得知部队已经成功打通了进入震中的道路,沈伯男很振奋,命令立即就地展开救援,并随时向总部汇报受灾情况。 王远征率领部队展开救援,连长王刚带解放军过来帮忙营救庄西伟的女儿。 然而终因时间太久,当女儿洁洁被挖出时,已经停止了呼吸。 庄西伟悲痛万分,却并没有哭泣,他开始将散落在瓦砾堆里的人民币一张张捡起,甚至连零钱都不放过。 一些家长因为他们的孩子还没有找到些急躁。 洛主任劝他休息一会儿。 刘大林红着眼说,现在还听我指挥,继续救人。 庄西伟抱着女儿自言自语,希望唤醒死去的女儿,他的表情已被巨大的痛苦突袭的麻木。 村长看不下去,他对王刚说了庄西伟家的情况,王刚表示理解,并说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同样重要,就算替老百姓挖钱也是应该的。 庄西伟埋葬了女儿,替女儿烧纸钱,伤情欲绝……王刚让庄西伟将挖出来的钱去做个登记,庄西伟对首长说女儿没了,这钱就没用了,捐给部队吧。 郭政委安慰庄西伟今后的路子还长,庄西伟含泪点头。 王远征接到报告,花溪小学灾情严重,立刻带人赶往救援。 第四集在救援过程中突发余震,大家都在紧急撤离,战士蒋小飞却仍呆在废墟上,王远征命人将他拉走,蒋小飞请求再让他救一个。 沈伯男和安维民等人商议下一步救援计划,为了能让受困群众坚持下去,必须大量空投食物和水,但地形复杂,山谷林立,空降条件极差,强行飞行存在巨大风险,陈剑峰主动请缨,保证完成任务。 消防大队长肖震带领岳鹏等人到达某学校废墟现场。 肖震对垮塌楼房的建筑结构做出了准确的判断,岳鹏和张俊龙等队员利用专业技术开始先从废墟顶端搜救。 现场拉起了警戒线,不能靠近的家长们极为不解,向肖震哭求。 肖震耐心的向家长们作了解释,希望家长们理解消防队员的选择。 被困废墟深处的赵雪和李文亚两个小姑娘在黑暗中没有放弃,而是互相鼓励,等待着救援。 岳鹏和张俊龙利用先进的生命探测仪对废墟上每一个角落进行探测和搜索,几经努力终于发现了生命体征。 岳鹏伸手进去紧紧的握住了孩子的小手,给孩子打气。 但洞口太小,用铲子太慢,张俊龙建议使用中型设备被肖震否决,因为中型设备极有可能破坏现有的结构,一旦楼房二度垮塌,孩子们的生命将无可挽回。 就在此时强烈的余震再度发生,岳鹏被肖震强行从废墟上拉下来。 岳鹏情绪激动的质问肖震干什么,肖震告诉他如果鲁莽行事,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你要牢记自己的使命是救援生命,而不是做无谓的牺牲。 余震平息,岳鹏等人再次冲上废墟。 电台主播苏媛将灾情的进展向外界播报着,她知道,此刻正有无数的人们在聆听……赵雪和李文亚终于被安全救出,现场发出欢呼。 安维民和记者徐宁同期到达救援现场,安维民派人解救了一名被压在钢琴下的女孩,保住了她的手。 徐宁很受感动。 陈剑峰命令陆航团起飞,冒着浓雾,强行向灾情上空挺进。 第五集安维民对徐宁的表态很满意,认为这才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在灾区所应该做的事。 陈剑峰再次受命前往空降难度极大的某乡镇实施救援,由于此番飞行任务时间紧迫且难度空前,陈剑峰决定亲自飞行,临行前他把手机给了政委,希望政委帮忙每晚给自己的母亲发个短信报平安。 陈剑峰终于降落到受灾区,帮助转移伤员。 一个群众请他帮忙打电话询问自己儿子的下落,他的儿子是个聋哑儿童,最后当他得知儿子没事的时候,对陈剑峰万分感激。 尽管距离地震过去快要七十二小时了,最佳的救援时机已经过去,从理论上讲,72个小时以后,如果被困人员仍然被埋在废墟下,即便是抢救出来生还的可能性也很渺茫,但沈伯男要求只要有一线希望,仍要全力抢救。 同时要及时统计死亡人数,失踪人数,各级地方政府还有相关部门要做好死难者家属的安抚工作,要把群众生活安置好,食品、药品、饮用水、帐篷、医务人员都要及时到位,同志们,危难之际在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各级指挥员一定要站在第一线,全力以赴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首长放心,灾区的人民群众才会安心。 王远征主动请缨对灾情不明的地区进行突击搜救。 在救援现场,肖震遇到了一个极为专业的志愿者张涛,他是退伍军人,在部队时有过救援的经验。 此次地震过后第一时间赶来参与救援。 徐宁采访肖震却觉得肖震冷静的过头了,肖震告诉这个时候必须保持极度冷静,才能有效的实施救援。 于紫阳和杨军被困在废墟下,岳鹏等人发现后却无法将两人救出,杨军对岳鹏说先救紫阳,岳鹏很受感动。 王远征的队伍走进深山碰到了一个大爷,大爷一定要给每名战士送一包饼干。 部队有纪律绝不能吃老百姓一粒米,喝老百姓一滴水。 但大爷说自己是想让战士们吃饱了然后有力气多救几个人,王远征深受感动,他命令战士们必须吃饱,然后多救群众。 经过努力,于紫阳和杨军终于得救,杨军躺在担架上说想喝冰镇饮料逗乐了大伙。 此时黄金72小时已过,生命的奇迹还在延续……第六集肖震接到信的命令,他把手边的救援工作郑重的交给了张涛。 电视台、电台不断的播报着灾情的最新情况以及救援的最新进展。 王远征的部队到达重灾区,这里受灾群众缺乏水源和食物,伤员众多必须立即转移。 但天气状况恶劣,山体滑坡严重,转移工作困难巨大。 但堰塞湖潜在的威胁时刻存在,王远征一方面将情况向总部汇报,一方面下令无论如何也要将群众转移出去。 本剧情来自:第一剧情网 转载请保留此信息,谢谢。 连续的高强度工作,已经让主播台上的苏媛疲惫不堪,主编不忍心让她下去休息,但被苏媛婉言谢绝。 她继续振作精神,用铿锵有力的声音传递着救援的信息。 各种物资纷纷以空投的方式向灾区发送。 苏媛终因疲劳过度倒在了主播台上,主编大惊,慌忙派人去叫救护车。 记者徐宁接到任务,前往受灾后一直没有与外界取得联系的孝良镇。 到达之后发现镇政府已经夷为平地,只有一个男人捧着一块政府牌子站在那里。 一问得知是镇党委的秘书,徐宁进行连线报道,党委书记和其他:干部全部被压在下面,副镇长已经去村里组织自救了。 秘书留在这里是副镇长让他留在这里把镇政府的牌子竖在这儿,要让老百姓知道,镇政府的楼虽然倒了,但镇政府没有倒,政府没有扔下他们不管。 后方电视台的主持人刘蕊也颇为感动。 王远征和战士们说服老乡离开故土。 肖震在居民楼内布置救援工作后,开始和被压在楼里的姚强对话,安慰和鼓励他坚持下去。 岳鹏自作聪明主张从另一侧快速打通废墟,营救姚强。 张俊龙则认为应该听从肖震的安排。 岳鹏不以为然,自己干自己的,却不料发生了意外。 张俊龙为了就岳鹏而被预制板砸伤。 肖震闻听大怒,叱责岳鹏,岳鹏自知理亏没有辩驳。 彭铁军带领战士们一起扶老携幼将群众们转移出去。 为了争取时间抢救姚强的生命,迫不得已肖震做出了给姚强截肢的决定。 徐宁在宾川中学救援现场采访时无意中发现了被压在废墟下的小女孩司凝。 焦急的徐宁让摄像丁阳去找人,自己给高一强打电话希望尽快联系到救援队。 丁阳迟迟不回,徐宁把手机塞到司凝手中,让她等自己回来救她。 徐宁和丁阳会合,巧遇王刚带领的一支分队到此。 徐宁带王刚等人到废墟展开营救,但终因压得时间太久没能挽回小司凝的生命。 此时高一强打来电话,徐宁沉重的将手机从司凝手中拿起,当她得知救援队马上就到时,已然泣不成声。 岳鹏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向肖震道歉。 肖震接到新命令立刻带队返回都江堰。 第七集黄副县长和郭自强在焦急的等待着王远征的队伍。 王远征带队在艰险的路上缓慢的跋涉,六个小时的路程已经走了三十多个小时,郭自强不能继续等下去了,他带了人开始进山增援王远征。 苏媛终于在医院里苏醒过俩,丈夫思强送上了刚熬好的粥。 急于重返主播台的苏媛,只好骗走思强。 电台中再次出现了那个熟悉的声音,苏媛又回来了。 肖震的救援队救出了一名叫林爱荣的女孩,女孩似乎没有受伤,反而很兴奋的与救援队员说话,但明显有些语无伦次。 肖震让杨晶带女孩回医院接受全面检查,岳鹏不解,肖震告诉他自己怀疑女孩受了惊吓,才有这样的反常行为。 我们救援队除了挽救生命,更要让幸存者的心理得到保护。 大山之中,王远征、彭铁军等人的队伍仍在艰难的一步步脱离险境。 第八集岳鹏等人在协助当地警察、法医对遇难者的遗体进行登记。 此时一个矮壮的中年男子却在挨个查看遗体,这让岳鹏有些警觉,他上前盘问才得知,这名叫曾为的中年男子是为了找到自己遇难的妻子把她送到太平间,他要为妻子保留最后的尊严。 肖震接到妻子淑惠的电话,得知自己的母亲已经去世,他强忍悲痛,让妻子转告已经病逝的母亲自己很好,放心吧,实际上他这是在向母亲告别。 救援出现困难,一名老者被压在废墟的深处,救援队员无法进入狭窄的空间内,一个叫龙波的小男孩利用身体优势将老爷爷救出,救援队员称之为小英雄,肖震感动之余,送给采蘑菇的小男孩龙波一件消防救援队服。 小龙波开心的露出灿烂的笑容,这笑容似乎洗去了每一个消防战士的疲惫。 张俊龙终于出院,岳鹏总算舒了口气,他对俊龙说等你和杨晶结婚的时候要好好拼拼酒量,俊龙笑着调侃岳鹏酒量不行。 安维民接受徐宁的采访,向她介绍了已经部署的八项主要任务,表示尽管72小时早已过去,但仍将继续全力搜救被困人员,而且,还要在科学施救的基础上扩大搜救范围,做好一切保障工作。 党中央这次救灾的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抢救人民的生命。 另外要抓紧被救伤病人员的救治工作,除了已经到达灾区的应急医疗队伍要全力开展有序、有效的救治,保护伤员生命安全之外,还要通过空运、陆运的方式,把重伤员运到省内的城市去治疗。 同时要解决的就是吃饭问题,并全力解决好饮水和住的问题。 只要做到并做好这八点,我们的抗震救灾工作就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为下一步展开灾后重建工作呢,打下坚实的基础。 沈伯男终于病了,但他仍然坚持在第一线督战。 甚至拒绝了给他看病的护士,要把药节省下来给伤员用。 抗震救灾七天已经过去,人们仍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救援工作无怨无悔的付出着……看着为儿子买的新鞋,住院的刘大林痛哭一场;沈伯男翻看着灾区的资料照片,看到孩子们的书包,他心痛的流下了眼泪上部故事结束,以精彩片花做一段总结,下部故事拉开序幕。 药厂总经理丁海平正在驱车赶路,他与分公司的经理唐佳蕙正在讨论关于公司的新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医生周北川正在和家人一起坐在大巴上听导游介绍沿途风景,他们全家第一次来四川旅游;网虫咸蛋超人正在和网友语音聊天;唐瑶瑶在医院检查完怀孕情况后,亲昵的给老公姜辉打电话,两人一番甜言蜜语,对于这两个年轻人来说,此刻正经历着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女警察蒋梅梅正在给小女儿宁宁打电话,思念女儿之情溢于言表;护士长杜丽娟正在给老公打电话“告诫”他让他晚上回家做饭,似乎一切都再正常不过,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星期一……剧烈的震动,让大地为之颤抖,紧跟着便是山崩地裂,灾难瞬间而至,摧枯拉朽般摧毁了人们平静的生活。 丁海平主动拿出车里的药品救助灾民;蒋梅梅和同事们一起维持秩序,安抚群众;姜辉被死死的压在了餐馆的废墟之下。 丁海平与王刚的连队不期而遇,丁海平提供给王刚药品,双方一起救援群众。 正是有了这批药品救急,部分伤员才及时得到了救治。 王刚和军医周勋都对丁海平表示感谢。 蒋梅梅在广播中听到了关于此次地震的情况,不由得心揪紧了。 周北川从大巴里爬出来,发现只有自己幸存下来,他茫然的向远处走去。 杜丽娟也在地震中遇险……第九集蒋梅梅的丈夫顾家明打来电话,说自己准备立刻动身去北川救女儿和母亲,蒋梅梅嘱咐丈夫别忘了给女儿带上牛奶。 家人的安危尚不得知,蒋梅梅将小女孩菲菲当作了女儿,安慰这个受了惊吓的小女孩入睡,而此时她的心里却忐忑不安。 废墟下的姜辉开始后悔自己出来拉货,应该留在家里陪妻子,他给自己打气,他坚信自己能够活着见到妻子瑶瑶。 广播里继续播报着地震的消息。 蒋梅梅精神恍惚的问同事钟燕子,她希望钟燕子告诉自己女儿和家人都会没事的,但钟燕子没有给她答案,只是安慰蒋梅梅一切都会没事的。 和姜辉一起被压在废墟下的还有餐馆的老板娘和她的女儿,为了让母女俩坚持下去,他给两人唱歌,唱起了《壮志在我胸》。 突然他想起来,今天,5月12日,是自己和瑶瑶的结婚周年纪念。 此时的唐瑶瑶正在焦急的拨打着根本无人接听的电话。 蒋梅梅在梦中梦见了女儿宁宁正扑向自己的怀抱,她从梦中欣喜的醒来,却发现原来是要执行新的任务了。 自发自救的群众们发现了姜辉等人,开始想办法营救,姜辉心里涌起了希望。 战士们在学校的废墟上发现了幸存的学生,而死死的护住他们的老师已经死了,他的双臂卡住了,为了营救孩子只能选择锯掉他的双手。 但战士们没有人下得了手,现场没有医生,这时周北川出现了。 唐瑶瑶打不通电话,联系不到姜辉,心急如焚的她开始踏上一条寻夫之路。 周北川救出了孩子们,校长表示感激,但周北川一脸木然。 他把路上遇到的一个孩子托付给了校长,并告诉校长自己的名字,校长很惊讶的问他是不是北川人,他回答不是。 顾家明回到北川,拼命的呼喊着女儿的名字,但始终得不到回音,他知道,也许自己再也听不到回音了。 他来到体育馆内找到妻子蒋梅梅,把这个残酷的现实告诉了妻子。 蒋梅梅迅速的平静了心情,她知道此刻不能过于悲伤,她告诉顾家明,如果还有机会回到北川,无论如何都要带一件女儿的遗物回来。 顾家明含泪点头。 第十集姜辉为了鼓励幺妹坚持下去,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给她唱歌,自己的体力就这样不断的消耗着。 消防救援队终于赶到,张俊龙等人立即实施救援。 餐馆老板娘鼓励姜辉坚持,姜辉笑着答应。 要救幺妹就得截肢,这是迫不得已的办法,但幺妹不同意,又是姜辉在一旁开导她,幺妹终于同意了。 唐瑶瑶走在寻夫的路上。 周北川给一个幸存者实施了截肢手术,成功的营救出来。 记者许多上前采访,但周北川却说自己甚至已经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医生,在这里他除了截肢还是截肢,他的心里压抑到了极点。 然而说完,他还是继续加入救援了。 李月,一个怀揣着舞蹈梦想的女孩,最终接受了截肢的命运,周北川心酸而无奈。 杜丽娟在护送伤员上直升机,她的职责之一是负责筛选重伤员。 菲菲由于惊吓过度,开始发烧,蒋梅梅耐心的哄她逗她,终于让孩子逐渐平静。 连日的劳顿让蒋梅梅处在疲劳过度的边缘,钟燕子发现端倪劝她休息一下,但她说这么多人需要照顾,自己不能停下来,其实她是再用疲劳抵抗内心巨大的悲伤。 杜丽娟没有批准倍受人们喜爱的朗铮上车,群众们十分不解,周北川虽有不满,可也对重伤员先走的规定表示认同。 张俊龙和杨晶在废墟上轮番和姜辉说话,姜辉诉说着瑶瑶的美丽以及自己对生活的憧憬,张俊龙向他保证一定会救他出去。 记者许多终于吃上了一顿饭,他提出希望采访一下蒋梅梅,所长安排钟燕子带许多去。 周北川的单位此次也前往灾区救援,并最终联系到了他,他也可以归队了。 在医疗队,周北川再次见到了杜丽娟。 徐宁在救援现场报道姜辉的营救进展,唐瑶瑶还在路上,她认识了小琴。 蒋梅梅在接受采访时突然晕倒,引起大家的惊慌。 摄像李超问许多采访的带子要不要发,许多说当然要发,李超说自己被蒋梅梅的行为感动了,他也能够理解这位母亲此时的心情,他觉得咱们这样采访有点残忍。 许多说这一点他已经想到了,但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让更多的人们知道蒋梅梅,知道她经历的一切和承受的一切,当然这样做肯定会揭伤疤,但他没有办法。 至于挨骂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第十一集关小西、冯倪、赵小爱等一批80后在填写志愿者登记表,唐佳蕙对于这批年轻人表示担心,担心她们撑不下来,但丁海平却对她们极有信心,认为是这批孩子们承担责任的时候了。 然而第一次面对伤员时,这批半大孩子们吓得手忙脚乱,丁海平十分生气。 小琴告诉唐瑶瑶在绵阳的难民区有一个寻亲网站,只要输入亲人的资料就可以找到,唐瑶瑶开始向绵阳进发。 姜辉的救援情况异常复杂,肖震、张俊龙等人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可行的方法救援。 姜辉在恍惚中憧憬着自己得救后与瑶瑶的美好计划。 唐佳蕙抱怨80后耽误事,丁海平说年轻人都会经历这些,他们会在这次灾难中成熟起来的,我相信他们。 这帮小姐妹们很快就熟悉起来,大家互相了解彼此。 唐瑶瑶终于找到了寻亲网站,但她却失望了,搜索的结果是个女的,并不是自己的丈夫姜辉,瑶瑶仿佛瞬间掉入冰窟……周北川和杜丽娟抢救伤员,忽然杜丽娟强烈要求下车,原来她的丈夫就埋在下面,即便是人不在了,她也要把尸体找到,杜丽娟的举动令周北川对她的印象完全转变……第十二集杜丽娟坚强的重返岗位,继续救死扶伤。 80后志愿者之一的赵小爱因为是RH阴性血而主动给一个和自己血型相同的孩子输血。 白晓军看不惯关小西晃晃悠悠的样子,似乎没干什么正经事,过去质问了几句却被关小西给顶了回来,自己还挨了丁海平的批评。 丁海平安慰心灵受到冲击的冯倪,让她勇敢的去面对灾难。 姜辉的体力已经严重下降,他说话都很困难了,但救援的进展依旧不大。 张俊龙只好让他数数以免睡着,姜辉为了能够出去和瑶瑶相见,提了一口气不让自己睡过去。 唐瑶瑶终于得知姜辉在北川,她兴奋前往。 而救援工作终于取得突破,在一番艰苦的努力之下,姜辉身上的废墟被逐渐清除开一条缝隙,救援队员们将他缓缓的拉出废墟,姜辉终于从废墟中脱身了。 然而,姜辉却在此时出现了生命衰竭的迹象……第十三集赵小爱因为自己救不了那个失血过多的男孩而感到伤心,关小西上前劝她。 赵小爱又见到了一个女孩,女孩告诉她自己的梦想是考取中国戏曲学院,因为自己最喜欢唱京剧中的刀马旦。 女孩说无论怎样她都会坚强的活下去,即使不能唱刀马旦,自己也可以唱老旦,总之自己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轮到女孩手术了,深受打动的赵小爱将自己贴身的护身符摘下来塞进了女孩的手里。 周北川和杜丽娟全力抢救一个幸存者,但还是没能挽救他的生命。 周北川告诉杜丽娟他相信那些亲人们的灵魂就留在这里,留在我们的身边。 赵小丽的姨妈被埋在废墟深处,救援难度极大,赵小丽鼓励姨妈坚持。 杨晶去找张俊龙等人迅速组织救援。 赵小丽的姨妈陈曼终于放弃了,她希望救援队节省时间和精力去营救那些容易被救援的人们。 她在生命的最后选择了决绝的方式告别了亲人。 医院的走廊外,赵小爱对白晓军说自己从那个高位截瘫的女孩身上看到了一种希望,一种坚强,一种在绝境中仍然可以坦然面对一切困难的精神。 经历了这次灾难,我们这些80后们都应该长大了。 丁海平鼓励大家继续战斗,并给表现优秀者每人发了一顶迷彩帽,还出人意料的给冯倪过了一个有意义生日,让冯倪惊喜不已。 第十四集蒋梅梅终于答应前往参加晚会。 电视台的抗震救灾晚会在感人的气氛中进行着,诉说着一幕幕感人泪下的故事。 刚回到家的蒋梅梅接到了新的任务,配合临床心理学专家徐健对灾区的儿童进行心理辅导。 徐健对孩子们进行了耐心的心理抚慰,带他们做游戏,给他们讲故事,希望能将这些在灾难中失去亲人失去家园受到惊吓的孩子们带出梦魇,迎接崭新的生活。 当一个个代表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气球飞上蓝天,孩子们的眼神重新变得清澈明亮,而蒋梅梅则抬头望向天空,眼中泪水晶莹。 公元2008年5月19日14点28分,神州大地一片肃穆,全国人民在此刻一起为在512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三分钟。 汽车、火车、轮船同时鸣笛,拉响防空警报,全国及全世界中国政府代表处降半旗致哀。 愿所有遇难同胞在天之灵得以安息,中国人民决不会在灾难面前被压垮,必将戮力同心,重建家园。 此刻,生命高于一切。

现场是什么意思?

现场可以理解为某个事件或场景所发生的真实位置和时间,比如说现场直播就是指在现场采集实时信息并直接向观众展示。 现场可以是一个演唱会、一场比赛、一场演讲或者一个灾难现场。 通过现场的观察和体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事件本身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性质。 现场应用较为广泛,包括新闻媒体、体育赛事、娱乐节目、教育讲座、科技展览、紧急救援等领域。 在新闻媒体领域中,现场直播可以直观地向观众传递实时的新闻信息;在体育赛事中,现场可以带来更加真实和激烈的观赛体验;在紧急救援领域中,现场可以快速地展现灾难现场的情况和需要救援的人员数量等等。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转型,现场直播的形式也不断地变化着。 比如说,在5G时代,现场直播可以实现更加高清晰度和稳定的传输效果;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加入下,观众们可以更加生动地体验到现场的场景和氛围;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下,现场直播可以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未来,现场直播还会在各种领域中不断发挥新的作用。

什么是电影电视的思维方式?

给你找了一篇文章,你参考行不行:电子文化影响下的在世方式、思维方式和世界模式摘要:从三大方面认识电子媒介对文化的影响:一是电影、电视、电脑的产生对哲学和美学观念的影响;二是电影、电视、电脑对思维方式的影响;三是电脑网络对人的活动和行为模式的影响。 总之,网络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因而需要对电子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与科技人文性调节完善。 关键词:电子媒介;哲学;美学;思维方式;在世方式一 电影、电视、电脑与哲学/美学观念的演进电子媒介产生以来,与视听形象相关的三种重要的电子媒介,即电影、电视、电脑,一方面对全球美学、哲学、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成为美学、哲学、文化的历史变化的一种表征。 (一)电影与观念体系电影的出现,顺应了美学理论从摹仿到表现的转折,标志着从反映世界的现实主义到表现界的现代主义的转向,契合了从古典哲学向现代哲学的嬗变。 历史可以用多种方式去划分,用多种类型物象去表征。 如果从媒介变化的角度去看历史演变,那么现代性在西方的发生与印刷文化的产生大致上是同步的。 建立在印刷文化之上并因这种技术条件而繁荣的小说,也于此时产生。 小说成为西方进入现代性以来最主要的审美形式。 作家独居一室的独创式的小说生产方式,小说的欣赏方式(读者独居一室的阅读),都与西方的个性文化相契合。 小说的叙事特点与西方正在展开的全球扩张的关系,赛义德讲得很好,小说的创作模式以巴尔扎克和左拉为代表,体现了作品与现实、历史的密切关系。 小说理论的主潮是摹仿理论和典型理论。 电影创作变作家的个人性为导演、编剧演员、美工、摄影、剪辑一体化的集体性和企业性,生产流程以剪辑为最后结果,在编剧、表演、摄影过程中出现的艺术创造和与现实的关系只是初阶段,现实在分景头拍摄中已经按艺术的方式分割和重组过了,在最后的剪辑中又被做了质的改变,蒙太奇成了电影的本质。 从库里肖夫1920年的经典例子,可以体会电影蒙太奇的“魔术”:1一男青年从左边走来;2一女青年从右边走来;3两人见面、握手,男青年用手指点着;4一幢白色大建筑物(美国总统的白宫);5两人走向台阶。 实际上,每一镜头都是在不同地点拍摄的,白宫镜头是从影片上剪下来的,但按如上秩序组以后,就成了在同一地点连续发生的事。 现实必须经过变形、变体、变意,才能成为艺术。 艺术哲学和美学上的重要观念如荒诞、表现、直觉、无意识等,通过电影与现实的关系都能得到具体而深刻的理解。 现代艺术的其他门类如小说、绘画、音乐等何以产生不同于古典形式的变化,在理解了电影之后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电视与观念体系电视的出现及普及化,不但在时间上与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变大致同步,而且在美学上和哲学上的表现也支持了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变。 电影艺术具有美学的统一性。 电视则变成了对世界的全方位的覆盖,它把各种不同领域的内容都整合到自己的节目表和栏目框中。 电视的内容显示了后现代的哲学意蕴:无中心,电视的形式则表现为后现代的美学风格:拼贴。 电视节目前后之间,从政治新闻到幽默小品,从历史追忆到电视购物、从经典影片到体育直播,不同的逻辑前后并置。 一个节目之中不断穿插广告,形成大相径庭的两种叙事。 电视虽然不断地在现象上分解现实世界,但又执著地在本质上结构着一个本体世界,正如存在主义的存在者与存在,精神分折的意识与无意识,结构主义的表层现象与深层结构,现象神学的世界现象与隐匿的上帝等等理论形态一样,电影表现了现代主义对深层结构的信仰。 而在电视时代,你往往拿着遥控器从一个频道换到另一个频道,显示了后现代无中心的播散。 电视以一种崭新的方式突出了后现代的景观。 后现代的哲学和美学都在电视上得到了具体而生动的体现:平面与深度,碎片与整体,中心与边缘,结构与解构,原意与诠释,都在电视形式中得到了新的后现代式的呈现。 (三)电脑与观念体系电脑的出现,改变了由电视为主潮的美学观,它把后现代的拼贴深入为一种全球化的播散,产生了从后现代哲学与美学向全球化哲学和美学整合的转变。 从现代性在西方兴起以来,一个统一的世界史才得以形成。 到电脑时代,它的丰富性和本质同时得到一种最本真和生动的呈现。 尽管电视呈现了一种后现代的多样性碎片结构,但它还是用一种节目表的方式,用整体统治着碎片;互联网却使一个后现代的碎片在全球流动起来,这是一个难以有序管理的“无”的流动:它与电视、电影、报纸等其他媒介的“有”一道构成一种无结构。 一种最彻底的“民主”在互联网中实现了,古典的时空结构在互联网中被改变了。 从书籍、报纸到电影、电视,都是一种有序的线型结构,由一个整体所控制仍然可以组成一个中心性思维;互联网则形成了一个无中心无边界的互缠大网,彻底地抹去了边缘与中心的界线。 德里达关于本质的追求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都遭遇无始无终的延宕的理论,福柯关于散落性、偶源性、差异性、断裂性的论述,詹姆逊、波德里亚等关于后现代美学风格的拟像、平面、碎片、拼贴、挪用、戏拟、无深度、无历史、反总体等描述,都在互联网中得到具体体现,且这种体现不再局限于高度发达的西方社会,而是全球范围内无始无终的无限循环地流动着。 电脑呈现出了一种新的层级结构:它不同于以前的直线逻辑,呈现循环联结,有异于以前的金字塔调控结构;还呈现一种无边性流动逻辑,不同于以前有整体性可逐层定义的稳定逻辑。 可以说,全球性的互动在电脑中得到了最生动最直观的体现。 因此到电脑时代,电文化才达到了质的高峰,电文化与印刷文化的质的区别才得到了最本质的凸显。 在互联网上漫游的人,都会感受到它的层级结构方式。 你读一篇文字,其中有一些重要概念,你想彻底弄懂。 而这些字有不同于文中其他文字的醒目的颜色,这意味着它们是可以点开的。 点开之后,就进入到了文件的第二层。 第二层中又有一些费解的地方,这些地方又可以点开,你就进入了文的第三层。 以此类推。 但这些层级不只是一层层的进入和一层层的退出,而是可以越层跳出,甚可以回到原先的某一层。 因此,各层的关系是循环的。 某一具体文件是整个互联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整个互联网中的各种文件形成了一个互相沟通的网络。 这种新的编排方式带来一种新的感受方式,它将形成一种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互联网出现以前的写作和阅读,是与读书相一致的,即从一行到下行、从一页到下一页。 而互联网的编排和阅读是有层级的在各层之间上下跳跃。 因此,由读书文化带来的是时间直线型的由此及彼的推理逻辑;而互联网文化带来的,是空间并列型的彼此互动的回环型思维逻辑。 在互联网逻辑中,一个文本与其他的文本内在地联系了起来。 一方面,该文本本身是不完整的,另一方面,它又与其他的文本相沟通,使它具有一种潜在的深度,它随时可以向各相关方面拓展自己,从而具有一种可以变异的深度。 当你进行软件写作、以计算机的层级方式编排自己的作品内容时,你就正是训练自己一种新的逻辑,一种更符合于全球化的地球村概念的逻辑。 一种新的全球化的哲学和全球化的美学已经、并还将继续从互联网中产生出来,它们通过互联网的实践而得到人们的理解。 正是这一意义上可以说,媒介本身就是一种世界观。 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媒介与世界、美学、哲学,以及人类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在崭新的全球化时代的新型结构和新型关系。 二 电子文化与新的思维逻辑的演进在电子文化以前,主导文化的是印刷品。 印刷物不仅是一种媒介方式,一种载体形式,还是一种思想形式,一种逻辑方式,一种在近代得以体系化的逻辑在此基础上得以产生。 这是一种视的、切割的、分类的、几何的、三维的、线型的、理解的逻辑,近代以来的思想体系就是建立在这种受印刷物影响的逻辑方式之上的。 电子文化产生以后,特别是其中的主要形式如电影、电视、电脑出现以后,一种与印刷时代不同的新逻辑形式出现了。 因此,要理解西方近代思想与现代思想和后现代思想的区别,就要理解印刷文化与电子文化的区别;要理解近代逻辑思考方式与现代逻辑思考方式和后现代逻辑思考方式的区别,也须理解印刷文化与电子文化的区别。 在西方人的思想中,近代与现代的区别是存在的从媒介的角度看,这两个时代就是印刷时代与电子时代的区别。 电子时代形成了自己的不同于印刷时代的新的思维逻辑,而这种新的逻辑思维又借助电子化对文化观念体系产生重要影响的三种样式,电影、电视、电脑,产生了三种思维逻辑,并以这种新逻辑深深地影响人们思考世界的方式,也深深地影响了世界向人们的呈现,还深深地改变了人们在世界中的活动方式。 (一)电影与蒙太奇逻辑电影制作的组织方式,给了世界一种蒙太奇逻辑。 蒙太奇就是剪辑一词的法语音译,其原则就是剪辑原则。 是蒙太奇的逻辑构成了电影。 在电影生产中,每一镜头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时间里拍摄,但却被组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在电影制作中,每一时空的拍摄是真实,而剪辑成的电影是虚构;在完成的电影中,剪辑而成的电影呈现为真实的,而其真实性是建立在大量的碎片镜头上的这样的电影组成原则使我们对真实这一命题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在古典的小说和绘画中,如何表现现实的真实是一个完美地复制现实的过程;而在电影中,蒙太奇逻辑点碎为全、点铁成金,呈现给了人们一部部逼真现实的电影,而这样真实的电影又让人们对与电影画面相似的现实真实产生了一种疑问。 蒙太奇可以创造电影,也可以创造现实。 在这一意义,整个现代性过程不妨看成一个蒙太奇的逻辑过程,历史像一位电影导演,从17世纪以来,把一个分散的世界史变成了一个统一的世界,各种不同的文化被组织进了整个世的现代化进程之中。 蒙太奇逻辑让我们用一种新方式去看待现实,思考现代的本源,理解世界的组织方式。 (二)电视与遥控板逻辑电视的出现和普及,使其成了人们文化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天天看电视,一种新的逻辑就在其中产生出来。 这就是遥控板逻辑。 如果说,电影的蒙太奇逻辑是一种导演的逻辑、一种从创造者的角度去组织世界的逻辑,那么电视的遥控板逻辑则是一种观众的逻辑、是一种从观赏者角度重组虚真世界的逻辑。 电视也有制造的一方,电视的创造是面对世界、以不同的频道展现这多样性的世界。 从这一角度看,电视与电影一样,是有中心的。 一方面,电视机中的频道并置,显示了无中心的多样化拼贴;另一方面,其栏目编辑和频道体系又体现了一种中心化原则。 但观众在观看电视上是自由的,观众对栏目的选择是以遥控板来实现的;电视的呈现为遥控板所控制。 如果说,在电视时代,世界的图景主要以电视的形式呈现出来,那么电视的呈现则以一种遥控板的逻辑组织起来。 如果说,电视节目本身有自己的一致性和体系性,那么在电视播出的过程中,这种一致性和体系性总是被遥控板打乱,以一种碎片的式呈现出来、以一种千奇百怪的组合方式,出乎任何人的意料之外呈现出来。 遥控板的运动把不同的言说和画面组合在一起,产生了一个真正的后现代效果。 遥控板的主导地位显示了电视时代观者的主动性和主宰性,也显示了观者的任意性和主观性。 最主要的是,它构成了电视画面的呈现逻辑。 而遥控板逻辑成为后现代时代人们观看世界的一种主要方式,同时也影响着人们思考世界的方式和世界的呈现方式:伊拉克的战争,印度洋的海啸,南美洲的反毒,巴西的狂欢节,香港的选美,周杰伦的演唱……均在遥控板的逻辑主导下,向人们呈现一种由后现代的碎片组织起来的世界景观。 (三)电脑与点击逻辑电脑网络的出现,给了世界一种点击逻辑。 通过点击,可以自由地在各种网站游来游去、在各个层级间随进随出,在各种内容中自由跳跃;电脑内容的出现是按点击逻辑方式呈现出来的。 如果说,电影的蒙太奇逻辑是一种导演的组织原则,电视的遥控板逻辑是一种观众的组织原则,那电脑的点击原则是兼有两者内容的一种全球互动和主体间的对话原则。 从互联网的组织方式来说,它具有电影蒙太奇逻辑的特征,从空间上说,它不像电影那样凝聚为一个艺术作品,而是把整个世界网络进来;从方法上说,它用的是蒙太奇的精神,可以把任何事物无论是同质还是异质、无论是此地还是彼地)都纳入到自己的整体之中。 正因为其空间的广大和无限,它形成了完全不同于电影的整体性,而形成一种与后现代和全球化相一致的整体。 具体来说就是:第一,这一整体没有固定的部分,随时都有网址加入进来、也随时都有网址退出去。 网的增多或减少不影响其整体性。 第二,整体内部之间没有固定的关系。 一个网址可以与这一些网址相关联,也可以与那一些网址相关联。 网络整体的内部关系、某一网址的具体内容,可以与各种不同网址的不同内容进行无限丰富的组合。 这特别从网络搜索中表现出来:输入一个词组,得到一种组合,对这一词组添一词、减一词、改一词,会得到不同的组合。 网络世界与电影和电视世界有本质的不同,还在于它对印刷物的包容。 在这一意义上,电脑的出现象征了电文化对印刷文化的最后胜利。 电影的出现不能使电文化居主要地位;电视的出现并占领了文化的主导地位,但它不能包容书籍;电脑网络却可以把一切形式、一切时代的东西(包括印刷时代的东西)都包容进来。 你不能在电影和电视里读书,却可以在电脑里读书。 到这时,电文化真正成了文化的主流。 网民上网的观看方式具有电视遥控板的逻辑特征。 上网的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想看的网址和网页,并在众多的网址网页中往复。 与电视频道相比,网络的网页要多出万亿倍。 在这样一个无限的空间中,遥控板的逻辑得到了最大的发挥,这种逻辑的本质和效果也得到了最大的显现。 网页越多,上网者的主体性就越是突出。 这些网页在类型上、内容上、风格上、形式上无论怎么不同,都被上网者的点击组织了起来。 点击给了上网者以最大自由,也给了上网者以自己为中心的组织世界的方式。 从这一方面看,点击不过是遥控板的扩大化;点击原则的本质在于:互动和对话。 这才是电脑与电影和电视最大的不同,这才是点击逻辑与蒙太奇逻辑及遥控板逻辑的最大不同。 在电影院,你不能在看电影时与电影对话;看电视时也不能与电视进行对话;但上网时上网者却可以通过点击,与网页板主及任何其他的上网者进行对话,可以把自己的意见贴上去立即成为网页的一个组成部分。 正是在这样一种互动与对话中,点击行动成为最能代表全球化时代中人的存在方式的行为,点击逻辑从而成为最能代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逻辑。 三 电脑网络与全球化时代的观念形态上网已经成为社会的运行方式的一种必要形式,成了个人生存方式的必要部分。 人们与网络打交道、通过网络与世界打交道,日复一日的“在线行为”改变着人的活动模式和社会模式,当然也改变着人的观念模式。 网络对观念形态的改变这一主题,自电文化产生以来就不断地被讨论。 电影出现、广播出现、电视出现、电脑出现,每一次都把哲学的改变引向一个新的台阶。 如果从媒介的角度来划分时代,那么其口传、文字、印刷和电子形态则构成了人类演进的不同阶段。 如果说报纸是印刷时代的最高点(在报纸里,文化中的一切内容都可以被容纳进来),那么电脑是电子文化的最高点(在电脑里,文化中的一切形态,包括印刷时代的报纸),都可以被容纳进来。 电脑网络的产生伴随着一个新的全球化浪潮的出现,即以电视和电脑为主导的新的信息方式导致的信息全球化,以资本跨国流动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以两极世界消失、世界重寻政治新秩序和全球各种文化力量都卷入其的政治全球化,以消费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趣味全球化,以网络、电影、电视、录像、歌曲、服装、饮食、旅游、广告等形成文化工业和流行模式的文化全球化……在这方方面面之中,电脑网络都起着自己的作用,充满了时代的活力。 从而,电脑网络也成了全球化时代观念形态转型的质点。 它主要表现为五大方面:第一,时空结构的转变与“我在模式” 网络导致了时空观念的转变。 人是生存在一定的时之中的,“我在这里”是古典哲学的出发点,而“这里”就是一种时空模式的规定。 在以前(口传、文字、印刷)时代,从空间上说,人与“那里”是分离的、“这里”意味着“此时”;从时间上说,人与“时”是分离的。 而在电文化里,当人们打越洋话时,“这里”与“那里” 突然结合在一起;卫星电视的现场直播,对两半球之间的白天黑夜等“此时”“彼时”的时间观念进行了重组与共享;网络聊天室更是把天涯海角连结成一个共时性和共地性的存在。 从电话、广播、电视到网络,电文化在时空结构的转变上达到了一个新的质点,时间的差别和空间的距离已经具有了完全不同的意义,时空的新结构形成了新的“我在模式”。 网络的视屏对话,使“我在”以一种新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是一种全球化时代的我在,是以前任何时代都难以想像的。 一系列全球时代的特点,哲学的、美学的、文化的……都从这一新的“我在模式”中得到理论的说明。 第二,组织世界方式的转变与“点击原则” 网络引起了组织世界方式的转变。 基于某种原则,人对世界的定义,是把世界组织成为一个整体的时候才完成的。 不同的时代对世界有不同的组织方式,这种组织方式就是一套逻辑体系。 这套逻辑贯串到一切方面:哲学体系,文学结构,美术形态,建筑样式……在电脑时代,一种新的逻辑方式产生了,这就是前面讲过了的“点击逻辑”。 点击,成了组织世界的方式。 第三,意义生成形式的转变与“跟帖模式” 网络引起了意义生成方式的转变。 在前电脑时代,意义是由主体在一个固定的范围中定义出来的,这一范围无论是领导的办公室还是电视的总编室,都是固定的;意义在定义好了之后再提供给公共空间。 而在网络上,一个思想出现后可能马上就有跟帖意见出来,对已成思想形成了批评或解构,使一个发布的思想进入讨论和争辩的场地。 这使得人们在办公室和编辑室的思想还未形成自己的公共思想或意象时,就已经被阻击、被点染、被变形,带着一串跟帖附加物一道出现;而网络的宽阔使这些跟帖可以来自四面八方、各色人物。 因此,跟帖过程使思想的网上发布在形成一种公共思想或公共形象时,已经有违初衷、失去了原来的统一性。 网络的跟帖模式改变了意义的生成过程,使意义的形成变为一种更容易被讨论被批评的共谋活动和群体修改完善过程,由此形成的公共思想和公共形象更具全球化时代的妥协性、整合性与全息性。 第四,公共舞台形式的改变与“众说原则” 跟帖模式是与网络特性决定的,网络构成了全球化时代的公共舞台。 这一公共舞台与前电脑时代公共舞台的最大的不同,就是网络本身的“众说原则”。 在前网络时代,任何一种公共言说都是有计划地被组织和被控制的:报纸、出版社、电视台的编辑,对公共言说进行最后的总把关。 这是哲学总体性、社会总体性、思想总体性的现实基础。 而在电脑时代的网络上没有一个总编缉,人人都可以出场发言,公共舞台上前网络时代的“主说原则”变成网络时代的“众说原则”。 世界上四面八方、上中下流之各色人物,不管有多大的观念分野、理论高下、价值差异,都可以各抒己见出场发言。 网络的“众说原则”已经开拓出了一个巨大的公共领域,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且表征了全球化的主要特征。 其他的公共言说方式,都不得不面对这一新的言说方式而改变自己的结构。 第五,人格整合方式的改变与“虚拟世界” 与实在的现实相比较,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 在网上出场,可以用假名,像演员以角色的方式出现在舞台上一样。 这一点使网络具有了另一种功能,成为人格的一种整合方式。 按精神分析学看,人的人格包括欲望性的本我,社会性的自我和神性的超我。 在前网络时代,欲望性的本我受到社会性本我和精神性超我的压抑,进入无意识;这些无意识一旦想出现,就要受到意识和精神的检查,不得不以梦的形式或艺术的方式曲折地表现出来。 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人心中的一些东西,人不愿以自己的名义说出;当在舞台上有了角色的名义,人就可能自由地说出。 网络的虚拟世界,恰如一个人人皆可出场做演员的公共舞台,有了这虚拟时空,人就可以自由的表现自己,网络从而也可以成为类似于梦境和艺术一样的人格整合方式,一方面,网络上的出场与梦境和艺术不同,它是现实的,人们自己清楚自己在上网;另一方面又是虚的,人意识到别人不知道自己是谁。 正是网络虚拟世界提供的这种虚实合一的特征,人可以在网上进行自如的表演。 在这网络表演中,人格心理上的本我/自我/超我达到了一种统一。 从这一意义上说,网络的虚拟世界给了人一种人格整合的方式。 总而言之,网络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改变着人们的观念。 这种改变意味着什么呢?这正是需要网络时代的人们去深入思考的。

更新时间:2024-10-10 05:26:41